查看: 1064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身边事] 吃药吃出来的听力损失

[复制链接]

签到天数: 269 天

[LV.8]以坛为家I

552

主题

847

帖子

9549

积分

四象之一

Rank: 5Rank: 5

在线时间
164 小时
注册时间
2016-9-30
最后登录
2021-2-3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0-1-7 14:40:14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还没帐号?注册一个,你南浔也是有“身份”的人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若你存在听力损失,并且正在服用抗生素或消炎药,请您与自己的医生联系是否改变剂量或是停药;如果你听力正常,并且正在服用抗生素或消炎药,请及时关注自己的听力情况与耳鸣情况,必要时请立刻联系医生停药或换药。中国有一句老话:“有备无患”,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常见的耳毒性药物及其潜在副作用,它们也许会造成听力损失,也许会造成耳鸣加重,也许会同时造成以上两种情况。
什么是耳毒性药物?它是一种可能对耳蜗、听觉神经以及前庭(平衡)系统造成损害的药物。对于大多数耳毒性药物来说,通常患者在药物疗程结束时就会恢复听力。然而,也有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耳蜗造成永久性的损伤。
哪些常用药物有耳毒性?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常用药物包括:1、非类固醇抗炎药:布洛芬:有1%~3%的患者服用后可出现头痛、嗜睡、眩晕和耳鸣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。萘普生:少见失眠或嗜睡、头痛、头晕、耳鸣、瘙痒、皮疹、血管神经性水肿、视觉障碍、出血时间延长、粒细胞减少、胃肠道出血、呼吸困难、肝肾损害及精神抑郁等。2、服用大剂量(每天8-12粒)阿司匹林:阿司匹林造成的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较大时出现,症状为头痛、眩晕、耳鸣、视听力减退,用药量过大时,可出现精神错乱、惊厥甚至昏迷等,停药后2~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。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。3、某些抗生素:尤其是氨基糖苷类(如庆大霉素、链霉素和新霉素)。这些抗生素是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,它们的副作用在患有肾脏疾病或已经有听觉问题的人群中最为常见。需要注意的是:当患者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这类药物时,更有可能出现听力相关的副作用。4、阿司匹林:2016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,对于听力有损失的女性来说,虽然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造成一些耳毒性影响,但是永久性的失聪与长期适量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关联。5、抗生素:
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导致听力损失。氨基糖苷的作用是削弱细菌细胞的能力,使其不能制造蛋白质而失效。它们在近50年前被研发出来的,目前广泛使用且价格低廉,在挽救生命时非常有效。但是,它们也有严重的副作用:听力损失和肾损伤。因此,它们仅限于治疗危及生命的感染。
在很多人的认知中,消炎药和抗生素是很常见的药,但若是大剂量服用或滥用此类药物,会导致身体对它们产生免疫作用,从而导致“无药可救”,甚至影响到听力或神经。因此,抗生素类必须遵医嘱服用,注意服用的剂量与时长。所有药物的存在一定是因其临床价值,但有句老话说:“是药三分毒”,所以药物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禁忌症/副作用。药物的副作用一般并无大碍,然而我们一般无法自行判断其影响程度,因此需要听从医护人员意见,进行规范的用药,没必要对所有药物的使用都过度惊恐。
若你有听力损失或耳鸣,但必须服用这些耳毒性药物时,请以治病救命为优先,和医护人员保持良好、有效的沟通,保证获得最佳治疗效果;若你的听力正常,但必须服用此类药物,也请密切关注自己的听力与耳鸣情况,如有必要,立即联系医护人员获取帮助。

微信图片_20191130095225.jpg (96.72 KB, 下载次数: 11)

微信图片_20191130095225.jpg

微信图片_20200107143359.jpg (19.56 KB, 下载次数: 11)

微信图片_20200107143359.jpg

微信图片_20200107143555.jpg (28.43 KB, 下载次数: 11)

微信图片_20200107143555.jpg

微信图片_20200107143752.jpg (46.69 KB, 下载次数: 13)

微信图片_20200107143752.jpg
关爱全民听力健康!共享精彩有声世界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微信扫一扫,南浔早知道!
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
本站内容均为网友提供,如有虚假消息或涉及版权的文章帖子请积极投诉!
浙ICP备14043002号-1 技术支持:湖州展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  Powered by inanxun Inc.
微信客服: enanxun 南浔生活网客服 加入南浔生活网讨论群 南浔生活网商家服务
Copyright © 2014-2017 版权所有:南浔生活网

浙公网安备 33050302000111号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